徵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是台中北區財團法人稅務諮詢最佳稅務後盾
台中西屯首次公開募股(IPO), 台中大里SBIR簽證, 台中推薦申請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師事務所
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蠢 文/賢書 1 我媽媽年輕的時候炒花生米,她用熱油炒,所以花生米炒出來不脆,是軟塌塌的,不好吃,小時候我們兄弟姐妹們就這么吃,不覺得什么,長大了,在外邊吃過飯,就知道了,要用冷油炒,炒出來是脆的,很好吃。 于是就回家告訴我媽媽,但是我媽媽拒絕用冷油炒,堅決用熱油。 兄弟姐妹以及我爸爸都要求我媽媽改一下,我媽媽堅決不改。 這一晃,已經幾十年過去了,我媽媽還是用熱油炒那個軟塌塌的花生米,讓我非常懷念,走過這么多路,再也沒吃過她老人家炒的花生米了。 但是,這幾十年,我們一家人過得太苦了,我們兄弟姐妹想改變我媽媽,當然,不僅僅是炒花生米這么簡單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讓大家無法忍受的事。 我爸也想改變我媽媽,但是直到死,也沒有做到一點點,我哥哥嫂子還在為改變我媽媽而奮斗終身,現在看,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了。 2 當然,我媽媽也是想改變我嫂子,但是,那怎么可能,你自己都改變不了,憑什么我嫂子就被我媽媽改變呢? 直到,我的一個嫂子去世了,她也沒有被改變點啥。 萬幸的時候,這個嫂子去世前來了一趟寺院里看我,我們達成了一個小小的共識,不要改變別人了,算了吧。 我嫂子想改變我哥,窮盡一生,也沒有達到目的,他們打架都是動刀的,可不是動動嘴就算的。 即便砍到鮮血淋淋,誰也沒有被改變。 我作為他們最小的弟弟,目睹了他們婚內的很多的悲傷和絕望,目睹了企圖相互改變而帶來的深深的傷害,彼此的仇恨,彼此的怨憎。 罄竹難書,觸目驚心。 我的這個嫂子五十剛出頭就去世了,她的冤家,就是我哥哥,那個傷害了她大半輩子的男人,抱著她的遺體獨坐了一夜。 其實,他們是很相愛的,我目睹了他們婚前為了愛情所付出的努力,可是,過日子的時候,怎么就過成這樣了呢? 3 這一對冤家,誰也沒有改變誰。 還有我的其他親人們,都用一生的時間和精力想改變對方,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標準去生活,結局就是雙輸加慘敗。 我們一家窮盡一生來實踐和檢驗了這樣一個真理,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 這是一個非常有悟性的信眾總結的,有一次,他問我一些問題,我跟他講了一些佛法上的道理,他竟然極其天才地總結說,哦,我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 真是天才在民間。 我哥哥嫂子想改變我的侄子們,因為我小的時候,他們就想改變我,豈有此理,我怎么能讓他們改變。 直到我背井離鄉浪跡天涯,他們才放棄了改變我的想法,但是,偶爾打個電話,還是會一通囑咐,你不要這樣,不要那樣什么什么的,我一概敷衍。 我沒有被改變,我的侄子們當然也沒有被改變,他們也學會了敷衍,這是長大了,懂事了,擱以前就是叛逆。 我也曾想過改變我的侄子們,結果可想而知。 我嫂子去世的時候,我和哥哥見了一面,雖然沒有多說話,人生活到這個份上,還說啥呢? 但是,我們的心都告訴對方,算了吧,這個世界,我們啥也改變不了。 4 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真的,誰不服氣,誰就來。 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感知的世界,所謂的色聲香味觸法,是按照嚴密的因果規律運作的一個流程,業感緣起的,有點像投影儀把我們的人生投射在墻上,我們誤以為有個我,有個所面對的世界。 投射在墻上的影像,是沒法改變的,把墻砸碎,也改變不了影像。 我們只能改變源文件,墻上的影像就改變了。 每個人只能靠內在的改變,減輕我執,乃至徹底放下我執,就好比我們各自改各自的源文件,影像才能改變,之前的影像是永遠無法改變了。 好在那些影像都是無常的,是如幻的。 可是,后面的如幻人生,不改源文件,就會越過越悲催,毫無懸念地悲劇,痛苦是沒有底限的,我的爸爸媽媽過了一輩子痛苦的日子,我的哥哥姐姐和嫂子們,也過了一輩子痛苦的日子。 5 我也過了大半輩子痛苦的日子,最苦的日子就是當年開公司做生意、搞管理的日子,那是多么的黑暗的日子啊,即便是至親的親人之間,改變別人也是不可能的。 直到,有一天,我放棄了改變誰的想法,哪怕一丁點這樣的想法都不讓它有立足之地。 日子才開始好過一點,才感受到一點點過日子的幸福,才感受到一點點生而為人的幸福和尊嚴。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只需要改變自己,去愛,慈悲,智慧。 可是,對當年那些反目成仇的親人們,同事們,同行們,我是多么的愧疚啊,我對別人帶來的傷害和痛苦該如何補償和懺悔呢? 現在,終于明白,我的那些所謂的管理,所謂的團體,所謂的理念,其實都是偽裝后的我執。 想去控制,想去占有,想去改變別人,所以,就會形成人于人之間的壓迫,施恩圖報,偽善欺詐,利益交換,道德脅迫,乃至種種精神控制。 出家后,我所學習到的生命的本質,就是徹底的平等,不二法門,沒有內外,根也是塵,心境一如。 所以,戒律精神就是慈悲、平等和真正的自由。 出家修行,真的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對佛法的逐漸領悟使得生命中所有的美好都有了可能。 6 不去改變別人,并不意味著不做美好的建設,而是,更懂得給與別人時間和空間,體恤別人,理解別人,尊重別人,愛別人,不用任何理由去碾壓別人,不用任何理由去欺凌別人。 真的能夠體悟到以“我這樣做是為你好”借口去改變別人,事實上是自私和無知的體現。 我們只有用慈悲和智慧喚醒內心自我改變的動力,才有改變的可能,才有覺醒的可能。 改變別人,就是壓迫別人,管理別人,就是壓迫別人,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現代管理中的一些說法,道理都是對的,但我在具體實踐中很多卻是越管越苦,越管越悲劇,越管越瘋狂,越管越神經,和我的家族悲劇一樣。 不是理論出了問題,是因為缺少一顆慈悲愛人的心,是控制人和利用人的心,所以任何好的方法都會成為有毒的東西。 出家后,我領悟到的佛法世界,只有愛人,沒有管人,只有眾生平等,沒有失控的權力和貪戀不舍的利益。 愛別人,一切都有理順的可能,管別人,一切的傷害都有了機會,只有改變自己,徹底放下改變別人的企圖,放下內心的種種有道理和沒道理的標準,我們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才有機會理解愛人,學會愛人,才能把世間和出世間的各種事業平衡好,處理好。 真的很值得深入思考一下,人生,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 來源:比丘記事(ID:Hellontx) 改變自己的最好時機 十條“心靈咒語”,讓你改變自己 為什么大多數內向的人都想要改變自己的性格?分頁:123
董橋:也談花花草草 又買到一本跟中國有關的英文書。 作者是希拉·皮姆,寫的是奧古斯廷·亨利的傳記,書名叫《樹林和樹》。 喜歡這個書名。喜歡封面上的夕陽、矮籬、林子。雖然不懂植物學,對花草樹木興趣很濃。翻翻周瘦鵑花花草草一類的文章,也覺得舒眼。 那天晚上,匆匆看完第一卷。 那是一八八一年,這位北愛爾蘭人開始到中國一處海關做事。后來。他開始采集植物,好幾年里,陸續把中國野生花卉的標本種子寄回英國幾個重要的植物學研究機構。 書的附錄上列出清單,說明亨利在湖北和四川采得八千一百六十一種花卉,在海南島采得八百三十九種,在云南采得四千八百種,在其他偏僻的山野里采得九十種,在台灣采得二千零九十種。總共是一萬五千九百八十種。 當然,寄到英國去的,都是曬干的標本。 當然,在他之前,有幾個歐洲植物學家,也把好多種中國花草運到歐洲來;在船上熬了四五個月,死的死,活下去的也不少。那是公元十七、十八世紀的事了。 再早的時候,中國一些花卉,已經過波斯,經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去。 聽說,一世紀羅馬雄辯家費里尼已經提到過中國的金針菜。 聽說,古希臘老早就有中國的桃樹杏樹。 又聽說,馬哥勃羅說,中國有一種卷菜那么大的玫瑰花;那該是牡丹了。 到了十八世紀末葉,英國植物園決定要大量采集中國花卉,移植到英國來。可是當時,中國不歡迎外國人到處亂走,他們只能從廣東東印度公司托人輾轉采集花卉。 《樹林和樹》這本書,不太提到中國植物西傳的歷史。作者幾乎都用亨利生前的書信湊成這部傳記的骨架,可惜看不出她對處理這種資料有什么獨到的地方。她對中國不了解,文思難免就枯澀了。 可是,對我來說,這些(www.lz13.cn)都不要緊。 對我來說,最開心的,是想到亨利到處彩集花卉的那種樂趣。仿佛“春山霽時,滿鼻皆新綠香,訪鼓樓坑十里桃花,策杖獨行,隨流折步,春意尤閑”。 深夜找出周瘦鵑那本《花花草草》,偶然翻到他引了宋代俞國寶的兩句詩: 歸來不負西游眼,曾識人間未見花。 亨利在十九世紀最后一年最后一個月最后一天離開中國,上船的時候身體又不舒服。他會有詩里那種感覺嗎? 董橋作品_董橋散文集 董橋:中年是下午茶 董橋: 另外一種心情分頁:123
最初的那些夢想去了哪里 夢想,是一個讓我覺得非常珍貴的詞,但是現如今,我又覺得這人人人可以擁有的東西很奢侈。 最近九個月我陷入了一種非常奇怪的狀態,變得什么都不想干,不想念書,不想上課,不想做作業,甚至都不想復習就去考試,拖延癥越來越嚴重,慢慢的我連小說和漫畫都不想看了,拒絕一切要動腦子的事情,假裝自己根本不存在腦子這種東西,開始成天看電視劇和電影。 因為不想動腦子懶得思考,所以電視劇和電影什么的都會有些看不懂,看不懂就索性摁下暫停鍵不看了,打開豆瓣和微博開始刷網頁,瀏覽很多垃圾信息后找到一兩個比較有趣的東西,很認真的笑兩下,一天就過去了。 慢慢的,我就超過了拖延癥的范疇開始變得越來越懶,拖延癥只是不想做最需要做的事情,而懶就是什么事情都不想做。 我確實什么都不想做,甚至連飯都不想吃,醒了也不愿意起來,我會一直躺著,躺到再次睡著,在接近黃昏的時候起來,然后我穿半個小時的衣服,洗半個小時的臉。 起來的時候會順手開電腦,其實我也不知道開電腦干嘛,但是不開電腦就完全不知道自己該干嘛。 我懶得打游戲也懶得看任何看起來很長的文章,點開一個又一個的鏈接,圖片的話就看兩眼,文章的話就看前兩段,視頻的話就直接關了。 喝很多很多的奶茶,就感覺不到餓,就不需要吃飯,奶茶盒子清空的速度讓我自己都覺得惡心。 爸媽原來還管我,妄想著我能背下單詞之類的,后來實在管不過來對我的要求就僅剩下半夜兩點之前睡,可我起來之后又懶得睡覺,通常開著QQ和各位基友聊天,聊天內容通常能在不涉及任何有用信息的情況下持續很久,聊天的間隙再點開那些未看完的電影,可還是覺得沒趣,又暫停。 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拖到天微微亮,撐不住了躺下就睡。 大前天的杯子也懶得洗,各種奶茶的味道混雜在一起,泡紅茶的杯子結了褐紅色的垢,這些通通都無所謂。 我也懶得出去。 非要別人來叫,才勉強出去吃頓晚飯,吃什么都無所謂只要甜品夠正就好,吃了甜食就很困,吃完就期待有人宣布,那么聚會結束吧,其實回去了我也不知道干什么,可我懶得寒暄,懶得說話。 買了超多的指甲油都懶得涂,看著它們慢慢的過期,也懶得化妝,懶得梳頭發,因為出去的不多所以都懶得換衣服,我也不想和別人說,我一件黑色的大衣穿了整整一個寒假什么的…… 還有洗面奶用光之后雖然新的就在抽屜里可我就是懶得拿出來,所以現在只用清水洗洗臉什么的也很難開口,大致是超脫了女生這個范圍了。 這真是個無比可怕的狀態,開學之后我看他們列出來的計劃都很雄心勃勃,每個人都超認真超努力的樣子也讓我無比違和,果然我就是那種自己不努力也不喜歡看見別人努力的心胸狹窄份子。 考研資料,厚厚的單詞書,公務員的申論,大開本的專業書,競賽海報讓我覺得無比的壓抑。 習慣性的在課上看小說,突然就想到一個嚴峻的問題,大學四年我到底有沒有聽過課這件事情。 仔細想來,我確實什么都不會,我只是參加了很多次考試并且通過了它們,但這并不代表這幾年我都在學習,脫離了學習的狀態真是件可怕的事情,很難再回到那個認真做事的狀態了。 現在無論做什么,我都是一個想法:好麻煩,隨便做一下好了。 我已經收拾收拾準備畢業了這種心情怎么能隨便亂講,和同學排了一下日程表,發現其實離畢業還很遙遠。 過去那個為了做好一樣東西可以通宵46個小時的自己,和那個作為組長因為不滿意團隊成員的成果而獨自通宵一天一夜重做一份的自己已經不知道消失到了哪里。 我聽他們講自己的計劃和安排,反過來問到我的時候卻只能回答:不知道,沒想過。 一步步走到現在是為了什么呢,當時支撐著自己的動力現如今去了哪里呢? 我問我媽,你當初的夢想是什么?我以為她會說做中學老師或是醫生,但是答案出乎了我全部的意料,當一個小提琴家,真是個華麗的夢想啊。 有一瞬間,我覺得眼前這個中年婦女真是新奇而陌生。 出于好奇,我繼續問她在那個年代怎么會想當一個小提琴家。 她說,當年她的鄰居是個拉小提琴的男人,優雅又禮貌,她第一次覺得,人生不僅僅是上學工作結婚原來還可以拉小提琴,她實在是太羨慕這種生活了,于是央求那個男人教她小提琴。 可以想見我媽當年是個漂亮的小姑娘,于是那個優雅的青年同意了,可是學了才半年,那人就去了奧地利,我媽的小提琴夢因此碎的一干二凈。 幻想和做夢什么的,真是人類的特權呢,不管是怎樣的人,都會有一個埋藏在內心深處的夢想,通常都不是什么特別偉大的理由,而是出于一份非常赤誠的向往。 那種羨慕和向往的感情支撐著那個夢想在心里牢牢扎根,并為之去奮斗。 然而有種叫現實的東西卻會讓夢想褪色。 我問我媽,你后來干嘛不繼續學小提琴呢,換個老師嘛,我媽說那時候哪有什么小提琴老師,再說她根本買不起小提琴這種昂貴的東西。 我又問她,那你當年考大學的時候為什么不考小提琴專業? 她的回答很奇怪,風險太大了,誰能保證我學的好呢?誰能保證我學成著名小提琴家呢?那豈不是一輩子都毀了。 我說,誰說學小提琴一定要學成世界名家的? 她說,你不懂,學份別的實用的專業畢業了馬上就能賺錢了。 沒了夢想的人生很安穩卻也很無趣。 雖然人生看起來有無數種可能性,其實大部分時候都像鐘擺,從這端到那端,過程貌似充滿無限可能,其實只有一個結局。 后來我媽就和小提琴再也沒有一絲一毫的關系了,上班做實驗,下班看電視。 我很想問她,自從上班之后,你是過了一萬天呢,還是過了一天,然后重復了一萬遍呢?但是仔細想了想,這話太找抽了,于是沒問。 夢想很廉價,人人都可以有,夢想很珍貴,讓你為之不停的奮斗。 夢想很神奇,賦予了擁有者一種奇異的色彩,讓他們因此而變得與眾不同,讓他們的生活發生改變。 現在,我出現了過一天,重復一萬天的先兆。 我也會想,最初的夢想去了哪里,為什么現在的自己停滯不前。 思考了很久,我想其實沒有人真正忘卻過自己的夢想,夢想一直在那里,我們總是為了安慰自己,假裝不記得,假裝不在意,可那種向往的感情始終沒有變過,無論過去多少年,談論起自己最初的夢想的時候那種閃閃發光的眼神依舊很動人,就連嘴角的笑容都和平時變得不同。 這就是夢想的魅力。 沒有夢想的人生還有什么意思呢,只是活著罷了,甚至可以把別人的人生換給你也沒什么不同。 在我看來,只有一種人生道路是正確的,那就是沿著自己的夢想一路前行。 在我看來,只有一種方式可以讓自己成為人生贏家,那就是有一天達成了自己的夢想。 九個月就當給自己放了一個長假,《悠長假期》里不是說,上帝會給每個人一個假期,讓你停下來思考人生的意義,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突然覺得,夢想就在前方,只要朝前走就能觸碰的到。 還記得最初的夢想嗎? 最初的夢想,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 把每一天當做最初的一天過分頁:123
ACC711CEV55CE